以赤子之心开拓人生之路
和我们一起读书吧!
今天的栏目中,由河北省政协委员、网络作家寇广平向大家推荐长篇小说《人生》,这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,热播电视剧《人生之路》就是根据这部作品改编的。
《人生》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徐徐拉开大幕,在大时代背景下,作者路遥着眼于当时社会,以点带面,以“小我”表现“大我”,塑造了以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知识青年形象,他们游走于“城乡交叉地带”,敢于和命运抗争,在追逐梦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、困惑、无奈,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抉择,都令人印象深刻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寇广平对《人生》的感悟:
(资料图)
01
读《人生》这部小说,我悟出了几条哲理,受益终身。首先,心有多大,梦想就有多大;格局有多大,成功就有多大。
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,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格局大小。有大格局的人,能够体验到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喜悦,而一个格局小的人也只能仰望那些成功之人,徒叹人生不公。
我第一次读《人生》这本书是上高二的时候,我清晰地记得,那是1995年,书是在我们学校食堂门口的地摊上买的。买到这本书之后,因为学习很紧张,我都是每天晚上熄灯以后,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。幽暗的光线下,我的心潮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起起伏伏。
冥冥之中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个念头,如果我将来要是能够写一本儿这样触动人灵魂的小说该有多好呀。这个念头当时只是一闪而过,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扎了根。
也正是《人生》这本书,开启了我小说阅读的人生之旅。大学4年的不间断小说阅读,为我日后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为我后面通过创作改变人生埋下了伏笔。
02
其次,人不能向命运低头。哪怕碰得头破血流,也应该坚持理想。这是我从作品《人生》中所悟到的最关键的一条哲理。
没有谁的人生可以随随便便成功。对于高加林这个经典人物,他的人生,有迷茫、无助、愤懑,但更多的是不屈不挠与命运进行着抗争与求索。正如书中所说: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,但也不会像你想得那么糟,无论是好的,还是糟的时候都需要坚强。
在小说《人生》中,高加林虽然返回了农村,但我相信,改革开放之后的高加林一定会成为村里的大能人,最终一定会出人头地,因为他有着一颗不向命运低头的心。电视剧《人生之路》中,增加了对高加林人生的续写,他来到了大上海,在一次次的抉择中,选择和命运抗争,力争上游。
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人生。大学毕业之后的我,庸庸碌碌,过得是朝九晚五的生活,没房、没车、没有女朋友。每每站在狭窄逼仄的窗口,望着外面万家灯火、高楼大厦,总是充满了羡慕和向往。
我是一个宅男,每天下班回家的最大爱好就是阅读小说。2008年夏天,在气温39度,没有空调的出租屋内,百无聊赖的我看完了一部乏味可陈的网络小说之后,一个扎根在心中很久的念头突然复活,我想:我是不是可以写一部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呢?
这一写就是两年,在这两年期间,因为工作原因,只能断断续续地更新,成绩并不理想。那个时候,我曾经一度想要放弃。但我不想服输,不想向人生妥协,我想要奋发向上。
03
最后,我还想说,人生之路没有捷径。就像书中所说的:“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,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。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、没有岔道口的。有些岔道口,你走错一步,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,也可以影响一生。”
对主人公高加林而言,返回农村的悲剧从他狠心抛弃刘巧珍的那一刻起,就已经注定。高加林想要走捷径,最终以惨败而告终。他的失败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,是他错误的选择造成的。
正是因为有《人生》这部书的启示,在我人生之路最黯淡的时刻,我并没有选择走捷径,而是选择了默默奋斗。
网络文学创作是很辛苦的,从我的作品开始发布的那一天起,三年多的时间,我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,每天最少创作6000字以上,八九千字的更新更是家常便饭。三年多的时间,950万字的篇幅,每一个字都是心血,都是汗水,都是奋斗。
2012年,我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,买房、结婚。而所有的花费,全部来自于网络文学作品带给我的稿费。
《人生》这部作品最伟大之处在于,它是没有时代局限性的,不论你是哪个时代的人,当你年轻的时候读到这部作品,并能够有所感悟,它将会影响你一生的命运。
人生的好坏不是生来注定的,而是由自己的选择决定的。
人生没有白白的经历,困境也好,顺境也罢,皆是人生。
经历了千回百转之后,仍能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各种境况,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。
读《人生》,悟人生,掌控人生,愿你的人生因选择而美丽!
策划 | 河北省图书馆李田、韩婷
来源 | 冀图悦读栏目组
编辑 | 李璐
阅读丰富心灵
和我们一起来读书吧
关键词:
2023-06-16 14:25:32
资讯
品牌